極其精致的日本香道
添加時間:2013-12-10 22:43:46資料來源: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香道以前的香,是以香味為主要目的的。中國香傳入日本,初期階段也重視香味。但使用方法卻略有不同。根據古文獻記載,中國人喜歡將香囊夾在肋下、腋下。有人還將香料涂在靴子上。盡管日本也有香囊,那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日本人喜歡將香料放在房屋四角或者用香熏衣料。到了室町時代,香逐漸成為人們鑒賞的對象。三條西實隆的出現使香的地位得到鞏固。加之這一時期茶道、花道的出現,使室町時期成為日本文化史上的鼎盛時期。茶、花、香在這一特殊的場所,得到了協調統一的發展。盡管從表面看,三者的追求對象不同,但在求閑寂、幽雅方面卻是共同的。從室町時期開始香道作為一種與茶道、花道并駕齊驅的室內藝術,揭開了它燦爛歷史第一頁由于香道將閑寂、優雅作為追求目標,所以很快在町民、武士階層中傳播開來,并很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原始的香是佛教的供香。因此香大概是與佛教同時傳入日本列島的。《日本書經》推古三年(595)有“沈木漂于淡路島,其大一圍,島人不知沈木,以薪燒于灶,其煙氣遠熏,以異則獻之”之說。這是日本古文獻中對香的最早的描述。最初傳入日本的香,種類不會很多。盡管如此,日本正倉院御物目錄之中卻記著不少香料的名字。古香中最有名的首推蘭奢待。日本現存最古的木片式的香料蘭奢待也是東方名香之一。日本天平五年(733)圣武天皇時興建東大寺,蘭奢待收于正倉院內。
奈良時代的焚香方法稱燒香。也就是將一種香或者兩種以上的香,直接點燃。亦稱“供香”,是奈良時期的主流。日本平安時期多種多樣的香料輸入日本,使日本人對香味的反映敏感起來,日本人開始有目的地選擇香劑,將它們搭配起來,品聞各種組合香的氣味兒。日本人稱這一時期的香為“香合”、“煉香”。由于焚香時會產生大量香氣,所以亦稱“熏物”。平安初期創作的宮廷文學也有不少關于香的記載。《枕草子》中就有宮廷貴婦用香料熏衣的描述。《源氏物語》中的人物薰君,其名便來源于香料。可見古時候香料是日本貴族婦女不可缺少的陪襯。
鐮倉時代末期,社會上風行賞玩沉香。沉香原產東南亞及日本南方諸島,產地分布極為廣闊。但是,每一產地所產沉香無論色、味都各不相同。日本人恰恰把分辨沉香產地及成色當作己樂。他們將沉香分為伽羅、羅國、真那賀、真那蠻、寸門多羅、佐曾羅六大類。沉香一時也成了貴族和足利將軍家的珍品。上流社會搜集沉香之風大盛。不久,由于中日貿易的發展,大量香料從中國流入日本社會,日本出現了新的鑒賞之物“名香組合”。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料的欣賞之法也相應地發生變化。三條西實隆生于日本康正元年(1455),役于天文六年(1537)。三條西實隆曾于日本永正三年(1506)升正二位內大臣,獲得了貴族階層的最高榮譽。日本江戶時代三條西實隆被尊為香道的始祖。三條西實隆的日記《實隆公記》中有不少關于香的記載。相傳實隆本人收集了66種名貴香料。盡管至今還沒有材料可以證明實隆確立了香道的流儀,但他的確為香道建立了特殊地位。三條西實隆的后代三條西公條,實枝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日本人稱三條西實隆和他的后代公條、實枝為三條西三代),首次確立了三條西香道的家元(家主)。三條西家香道流儀的特點是風格高雅。這與三條西出身大臣家有很深的關系。目前,三條西流派的香道分初傳、中傳和里傳三個階段。志野宗信是幕府將軍足利尊的近臣。宗信開創的香道流派由其子彌三郎宗溫、其孫彌次郎省巴(三人統稱志野家三世)繼承。志野流派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然而,自彌次郎省巴之后,志野流派曾一度絕傳。現在的志野派實際上是由后世人峰谷宗悟傳下來的。
不同于三條西派,志野派的特點是具有濃厚的武(士)家色彩。香道的操作規程井然有序。初學志野派香道的人必須接受嚴格的訓練。三條西派現任繼承人三條西堯山將自己創作的組香獎給學習香道的人,而志野派卻從未進行過類似的獎勵。由此可見,三條西派與志野派的出身有很深的關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時代志野省巴的弟子建部隆勝、峰谷宗悟開創了建部流派和峰谷流派。香道界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近代,志野宇信派為了打破貴族、上層武士、上層町人對香道的壟斷,深入社會,積極地向町民、農民推廣香道藝術。志野派的《諸國香道門人帳》收入的人名錄包括各個階段的人們。可見當時香道人口的分布已經十分廣泛。香道已從上層人物的玩賞之物,變成庶民百姓也能接受的藝術。這是香道的一大轉折。香道開始以民間教養的身道,以加強自身的修養。藝妓們也把通曉香道作為一種嗜好。有關這一點,西鶴的 小說及民間風土人情畫中都有大量的描述。香道正是在由玩賞對象變為社會教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從此,香不在以其味為主,而是作為一種藝術教養出現在日本社會。
十六世紀三條西派、志野派、峰谷派誕生之后,便為后人留下本流派的香道宗鐠。但是,目前流傳在日本社會上的這一時期的香道宗鐠原作已為數甚少,多系偽作。十八世紀才出現了有關香道的大量宗譜。十八世紀是香道的鼎盛時期,加之印刷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使得這一時期的不少香道宗譜流傳至今。比較有名的有《體源抄》。作者豐原統秋。豐原家世代為雅樂班頭,專門為朝廷服務。該宗譜除記載家傳古樂、古樂器的來源以外,還有關于各種香爐的記載。值得注意的是,該宗特別提到了聞香爐。這在聞香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志野宗信香筆記》記載了香道的經驗和秘傳。《參雨齋香記》為志野派第二代傳人宗溫所著,參雨齋為宗溫的雅號。該書主要記載了香的陰陽之事及香爐、工具等。《隆勝香記》的作者為建部派始祖建部隆勝。該宗譜記載了香道工具,香的典故及香道作法等方面的知識。《香道軌范》的作者為蜂谷派創始人蜂谷宗悟。該書幾乎詳細介紹了有關香道的所有的知識。《聞香目錄》的作者不詳。目錄內收錄了名香十炷香、花月香、源平香、系圖香、付源平香、小鳥香、小草香、宗治山香、子規香等。《千代濃秋》為大枝流芳所著,全書共四冊,記載了香閣板、香工具、香席法度及新發明的組合香。《香道蘭園》為集香道之大成之作。從香傳入日本,組香的種類,十炷方式到工具、香席法度都有所談及。《香道賤家梅》同《香道蘭園》一樣,同系香道百科。可見十八世紀中期日本的香道完全體系化了。
香道工具有大有小,種類繁多,其數之多幾乎到了難以數清的地步。下面簡單地作一介紹。
裝香道工具的箱子稱亂箱。箱內各種香道工具都沒有固定的位置。裝名片和香牌用的容器稱香盆,大小沒有統一的規定。裝點火工具的容器稱香筋建,點火工具包括銀野狹、香夕、香筷、鶯(一種別針,別香包用)、羽帚、火筷、灰押。統稱七種工具。裝香木和銀針的容器稱重香盒。銀葉實際上是一種鑲有金銀邊的薄云片,點香的時候將銀葉放在火上。試香、組香時使用的盤子稱試香盤。本香盤亦稱銀葉盤。裝香牌的筒稱牌筒。紙制四角形容器稱折居,裝對答用香盤。包試香包和本香的包稱總包。香包沒有統一規格,只是香包使用的紙要比總包薄一些。割草時使用臺子稱割香臺。大小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多以10公分左右。聞香爐高6-8公分,直徑6-7公分左右。聞香爐一般要求成雙成對。以上為香道使用的主要工具。香道工具作工講究,許多工具上都鑲有豪華的刻畫,樣子很精美。
競香亦稱競馬香。它的出現與日本京都賀茂別雷神社祭禮競馬有一定的關系。競香需要一個穿著紅色與黑色交織和服的,高8公分左右的人偶和一個競香盤。人偶放在競香盤上。這里的“競”并不是指勝負決勝負。競馬屬于非競賽式游戲。具體作法如下:選出試香時須經常使用的香,打亂香的排列順序,重新擺放整齊。參加游戲的人必須根據香的氣味依次在答題用的香牌上逐一寫出某香屬于試香時使用的哪一種香。根據回答的結果,移動競香盤上的人偶。競香的規則是: (1)如答案正確的話,一次走一格。(2)如果出席者只有一個回答正確,那么他可以連走三格。(3)落后四格者下馬。(4)挽回四格者可以重新上馬。(5)以人偶到達終點決勝負。(6)得分過多,超越終點者可以接著對數。(7)競香盤上的游戲結束后,如果還有剩香的話,大家都在一起聞香,并向得分最多的人贈呈記錄紙。
另一種游戲方法稱十種香。十種香是組香的基礎。任何形式的組香都是十種香變化產生的結果。具體作法是:1,首先選出底香;2,用三種香同底香搭配試香;3,將三種香各分為三份,共九份,另加上一份沒有參加過試香的香。共十份。然后打亂順序,將它們逐個點燃,參加游戲者依次傳聞;4,參加游戲者根據香味,判斷該香屬于試香時使用的哪一種香。以猜中多少決勝負。 還有一種香道游戲稱組香。組香必須使用兩種以上的香。以文學作品和詩人的情感為基礎,將其意境體現在香的創作之中。例如“古今香”必須由鶯、蛙、歌三成分組成。所以必須首先相應地選出三種香代表鶯、蛙、歌。將代表鶯、蛙的香各分成五包。首先取其中的各一份參加試香。如果參加者識別出香的味兒。這香便成為底香,隨之加入兩包“歌”即沒有參加過的試香。在聞這種香時,有以下規定:歌與歌 打開歌牌。鶯與鶯 打開鶯牌。蛙與蛙 打開蛙牌。先蛙后鶯打開水牌。先鶯后蛙打開花牌。打開**牌是指使用香牌回答問題。一般情況下,參加游戲者可聞兩種香。將兩種香結合起來,例如前面提到的鶯與鶯或者蛙與蛙等等。然后用牌回答問題。聞“古今香”的人,腦子必然反映出《古今集》(古詩集)中的詩歌,為香增添了詩意。今天日本的組香方法約有700種之多,而每一種香都是極其復雜的組合。可以說日本的香道與文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 ||||||